来源:本站 时间:2025-04-08 10:39:20 作者:儒商企服 已阅:0
山东儒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: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战,表面上是以“贸易逆差”“产业回流”为名的经济政策,实则是一场以关税为武器、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目标的货币战争。这场战争的本质,是通过关税杠杆撬动全球资本流动、重塑货币权力格局,进而维护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单纯贸易保护,而是通过制造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,迫使资本回流美国市场,巩固美元作为全球避险货币的地位。
美元流动性的战略操控
特朗普政府利用关税政策制造“危机预期”,驱动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。例如,2025年印度因美国加征关税导致16万亿卢比外资撤离,卢比暴跌13%,而美联储加息进一步加剧资本外逃。这种“关税—加息”组合拳,本质上是利用美元流动性紧缩收割他国资产。
主权财富基金的货币野心
特朗普提出将关税收入注入“美国主权财富基金”,计划用于投资关键产业并收购战略性资产(如TikTok)。此举旨在通过国家资本干预市场,强化美元资产的全球控制力,形成与中东石油美元类似的“关税美元”循环体系。
汇率操纵的隐性手段
关税战直接冲击贸易伙伴的汇率稳定性。例如,中国对美出口企业被迫结汇以应对关税成本,短期内推高人民币抛售压力;而美国则通过关税威胁施压人民币升值,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。
关税战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遏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,维护美元在全球结算中的垄断地位。
打击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
美国通过关税施压中国贸易伙伴,限制其使用人民币结算。然而,202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交易量逆势增长40%,尤其在东南亚和拉美地区,中资企业以人民币结算比例从15%跃升至34%。这一趋势直接威胁美元在区域贸易中的主导权。
金融断联与资本封锁
特朗普计划禁止美国养老金投资中国资产,并推动中概股退市,本质是切断人民币与美元资本市场的联系。此举与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金融围剿如出一辙,旨在遏制中国通过资本市场扩大货币影响力。
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争夺
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,并以人民币定价液化天然气进口,直接挑战美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定价权。美国页岩油企业因关税被迫转向欧洲市场,却遭遇欧盟25%的报复性关税,暴露美元能源霸权裂痕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货币体系的多米诺效应,加速去美元化进程。
区域货币联盟的兴起
欧盟启动141亿欧元援助计划应对美国关税,并推动欧元区内部结算占比提升至65%;金砖国家加速本币结算机制建设,印度在关税压力下主动向中国伸出经贸合作橄榄枝,探索卢比—人民币直接兑换。
数字货币的博弈升级
为规避美元制裁,多国加速央行数字货币(CBDC)研发。中国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展至40国,覆盖“一带一路”沿线贸易结算;欧盟推出数字欧元计划,试图在关税战中构建独立于美元的支付网络。
美元信用基础的动摇
美国滥用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单方面加征关税,导致各国减持美债规模创历史新高。2025年中国持有美债规模降至5000亿美元以下,沙特等国将石油美元收入转向黄金储备,美元全球储备占比首次跌破50%。
特朗普的关税战最终将加速美元霸权的衰落,其结局可能呈现三种路径:
短期僵持:美元流动性陷阱
若美国继续以关税驱动资本回流,可能引发全球流动性紧缩,导致美元因稀缺性短期走强,但长期将因贸易萎缩反噬自身经济。
中期裂变:区域货币板块成形
欧元区、人民币区、金砖货币区加速整合,形成与美元并立的三大货币板块。例如,RCEP区域内人民币结算占比或于2030年突破30%。
长期重构:数字货币新秩序
主权数字货币与超主权货币(如IMF的SDR)共同挑战美元地位,全球货币体系进入“分布式霸权”时代。
特朗普的关税战试图以商业逻辑捍卫美元霸权,却忽略了一个根本矛盾:美元霸权的根基是全球化贸易网络,而关税战正摧毁这一网络。当美国以关税武器逼迫他国“选边站”时,实际是在为多极化货币秩序铺路。历史将证明,这场货币战的真正赢家,不是挥舞关税大棒的美国,而是率先跳出美元陷阱、构建自主货币生态的中国与新兴市场。
(本文综合分析自: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、人民币国际化突破、区域货币联盟兴起等核心议题)